我们村有个姓陈的老头,以前是我们村的村长,所以大家都唤他为老村长,老村长为人和善,深得村里人尊敬。
三十年前,老村长的老婆生下三胞胎,成了十里八乡的大新闻,在那个“养儿防老、多子多福”的封建年代,老村长可让众人羡慕了。
那个年代物质严重匱乏,养三个儿子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是到了三个孩子上学的年龄,学杂费、生活开支让这个家庭入不敷出,常常要借东墙补西墙过日子,还好,三个孩子总算健康长大。
老大读完高中后回到村委会当宣传委员,后来经过努力,职位一步一步提升,最后还接管了村长的职位,后来与邻村一姑娘喜结良缘;老二不爱学习,读完初中后出去打了几年工,没挣到什么钱,后来回到村里经营猪肉摊,经人介绍,娶了一个外省过来打工的女子;老三自小就是老村长夫妇的骄傲,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高考以优异的成绩考到省里的一所大学校,是村里第一个大学生,毕业后留在城里工作,并娶了一个城里姑娘为妻。
大家都说老村长夫妇辛苦了大半辈子,三个儿子都成家立业了,终于熬出头,可以享清福了。谁知没过两年,村长的老伴被查出癌症,而且是晚期,半年不到就去世了。
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老村长夫妇相敬如宾,从未吵过架,如今老伴说走就走,叫老村长如何不伤心?三个儿子各自成家立业,老平房里只剩老村长孤零零一个人,他常坐在门口的那块大石头上,对着不远处的池塘一坐就是一整天,因为他的老伴就长眠在池塘边上。
老村长的身体每况愈下,老大四岁的儿子给了老村长最大的慰藉,常陪坐在他身旁,帮他抹去不自觉流下的思念的泪水。村里人纷纷叫老村长的儿子们把老爷子接到家里住,仨儿子逼于压力就约在一起商量着老村长的养老问题。老三说,父亲为他付出最多,自己的经济状况也稍比两位哥哥好,只是他们夫妻工作都忙,照顾不了父亲,但可以把父亲接到城里的养老院,费用他出三之二,两位哥哥共分担三分之一,老村长说什么也不愿意去。最后商量好让老村长在老大和老二家轮流住,一家住一个月,老三每月给两千块。
刚开始几个月还好,北京代妈哪家好后来两家的媳妇因为老村长在谁家多住了一天、在谁家少住了一天的事吵起来,而且越吵越频繁,每当听到两位儿媳妇争吵,老村长就会来到老平房前的那块石头上,远眺着对面山发呆。老大、老二家都是媳妇当家,在大儿媳和二儿媳的又一场争吵后,老村长失踪了,老三得知这消息马上赶了回来,兄弟仨把村里每个角落都找遍都没找着父亲,亲戚朋友家也一一打电话问过,还是一点线索都没,兄弟仨就开始互相埋怨。
这时,老大的四岁儿子指着池塘说:爷爷在里头!兄弟仨面面相觑,再看到母亲的坟墓,三人立马跑了过去,果真,父亲背靠着母亲墓碑后面喃喃自语,声音都嘶哑了,三兄弟“扑通”一声跪下来,声泪俱下:爹,我们知错了,请原谅儿子不孝,跟我们回家吧!儿子往后一定好好孝顺您……
原来,老村长觉得自己老了,不中用了,与其成为儿子们的累赘、儿媳们也常为自己争吵,不如早点随老伴而去,他最舍不得的是四岁的孙子,于是,对他说:“要乖乖听爸妈的话,爷爷要走了。”孙子问:“爷爷您去哪?”老村长指着池塘说:“我要去找你奶奶了。”老村长不知道有今生,有没有来世,临走前决定最后一次去老伴的坟墓看看、说说话。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待”父母在,一定要好好尽孝道,父母不在了,就追悔莫及!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聘代妈看到的,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