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爽 补玲
阳春三月,走进理县通化乡通化村,“耕读通化、文明家园”几个大字映入眼帘;进村路上鲜花盛开,道路两旁墙上画着的甜樱桃栩栩如生;村史馆里挂着的一张张图片,记录了通化村的过往历史;文化长廊上,通化村的文化内涵展现得淋漓尽致……
如今的通化村,处处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乡风文明浸润着通化村的每个角落。
从家训到村训 做身体力行的实践者
“天下之本在家”,好的家训家风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耕勉读 忠义仁德 孝慈爱尊 开明公正……”这是通化村从明朝延续至今的家训。通化村的董家和贾家成员人手一本家训,这本家训蕴含着祖辈传承下来为人处世的智慧和经验,明明白白地规范了族人在处理家庭、邻里、交友、生产、生活等事宜时必须恪守的规范,滋养着一代又一代通化人不失志、不忘本,顽强开创美好生活。如今,通化村各家优秀的家规家训已成为全村村民的行为规范。
通化村的村训培育着一代又一代通化人,贵阳急求代妈无论名人贤士还是普通群众,都是村训身体力行的实践者,古有丞相谢方叔留下“左右前后之人,进忧危恐惧之言者,是纳忠于上也;进燕安逸乐之言者,是不忠于上也”的警句,今有邹廷义一家以身作则做遵守村训的典范。
邹廷义是土生土长的通化人,70年代曾在原通化中学当过十几年民师,后来在家经营水果,工作和生意再忙,他对两个儿子的教育也没有丝毫放松,“父亲经常教育我和哥哥要正直做人、良心做事、认真读书、感恩奋进、勤俭节约。”邹廷义的小儿子邹玉佩介绍说,这也是他们兄弟俩律己的准则。在父亲的教育引导下,学习了3年工艺美术的邹玉佩把学得的知识用于家乡建设,把村子变成了他的“创意坊”,通化村道路两旁的唐卡画便是他的作品,“我牢记父亲的教导,一定要做一个感恩的人,所以在学习了工艺美术后,我很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家乡做点什么。”邹玉佩对笔者说起了自己放弃高薪,毅然回到家乡的原因。
如今,邹玉佩在通化村集体经济石材厂负责石头的加工艺术,他的兄长邹玉在通化乡石门社区居民委员会担任社区副主任,在工作中也是兢兢业业、无私奉献。
通化村百年来的村训源远流长,村训里承载的美德铭记在每个通化人心中,成为支撑通化人奔向美好未来的重要精神力量。
“快板队+评判团” 通化新风传四方
“农业农耕要做牢 产品品质是保障 老谱训诫要记牢 家风家训传承好……”在通化乡通化村活动室,快板声和朗诵声交织在一起,理县通化百姓宣讲团雪龙快板队正在给村民宣讲。岳代琼是雪龙快板队的发起人,据介绍,雪龙快板队于2012年成立,他们希望以快板这种村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充分发挥快板队的桥梁纽带作用,推动乡风文明建设更好服务广大群众。
构建和谐发展的格局是通化乡一直以来的奋斗目标,通化乡为加强群众思想道德建设,强化道德教化的作用,成立了道德评判团。道德评判团对村(社区)里部分事项进行分析评判,评判形成意见后再提交村(社区)“两委”进行研究。
“我们社区评判团成立于2018年,共有5名成员,都是通过村民大会选举推荐出来的,评判团主要针对好人好事、环境卫生、矛盾纠纷、好婆婆好媳妇评选等开展评判工作。”67岁的石门社区评判团成员董宗福介绍说。如今,通过道德评判,通化村形成了群众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的良好风尚。
近年来,通化村通过法制和道德并重建设,组建“道德评判团,百姓宣讲团”两支队伍,通过“百姓的道德由百姓评判,百姓的政策由百姓宣讲”方式,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变废为宝” 垃圾兑换成新风尚
为破解环境卫生主体难明确、机制难建立、陋习难改变等问题,通化乡在通化村创新实施“垃圾兑换超市”。
在兑换超市的货架上,整齐摆放着的商品全是村民日常用生活用品,回收超市采取“收垃圾、存积分、兑奖品”方式,将群众收集的废铜烂铁、废旧瓶罐、废旧电器等按个或斤兑换积分,再凭积分兑换生活用品,真正实现“变废为宝”。据通化乡副乡长胡玲介绍,通化乡通过“垃圾兑换超市”让群众自发树立绿色环保观念,凭借“党组织带党员、党员带邻里、邻里带群众”的三带模式,实现全民环保意识大提升。如今,村民的绿色环保意识逐渐由被动接受变自愿行动,垃圾整治工作已实现从上门服务到坐等收购的转变。
如今,通化村村民主动搞好家庭卫生的积极性提高了,村容村貌改善了,邻里关系变得更加和谐了。正如通化乡石门社区党支部书记董叶刚所说:“‘垃圾兑换超市’减少了农村生活垃圾随意丢弃的不文明行为,潜移默化地提高了村民的环保意识,同时有利于资源的循环利用,推动了通化乡生态文明建设。”
“只挣良心钱” 163户农户集体承诺
“我宣誓:种无污染优质水果,当良心果农,不使用高残留、剧毒、催熟等农药,保证果品品质……”这是通化村村民的承诺。目前,通化乡已经连续三年举办“种生态甜樱桃,做良心果农”承诺践诺活动,并将诚信旅游经营纳入村规民约。
近年来,通化村通过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加大优质水果甜樱桃的种植力度,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通化村在思考如何提升市场竞争力,做出通化甜樱桃品牌的过程中,提出“为切实保护好通化村特色经济支柱产业甜樱桃品牌,果品质量坚持以绿色生态为原则”的倡议,倡导果农不使用超标超量农药,共同维护和监督通化的樱桃买卖市场,并带领党员、干部率先向全社会作出“种生态甜樱桃,做良心果农”承诺,全村共163户农户自愿签订承诺书,并将签订人员名单在村务公开栏上进行公示。“诚信就是一位农民最朴素的承诺,我们坚决不打农药、坚决不干缺斤少两的欺骗行为,要对得起消费者,我们只挣良心钱。”通化村果农马强说。
行走在通化村的乡村田野,让人真切感受到一股乡村振兴的热潮在山山水水间凝聚涌动。如今的通化村,形成了群众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的良好风尚,一幅文明通化、幸福通化、美好通化的振兴画卷正在通化村徐徐展开。
来源:阿坝日报
责任编辑:杨洋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聘代妈看到的,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