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所搭建的食色江湖,不比酸甜精彩。
要论岁数,糖与醋作为调味料在四川广泛使用的时间,比花椒与辣椒早上数百年。川菜被打上“以辣见长”的标签已久,但事实上辣椒在两百多年前才由船只自南美输送至蜀地,与花椒顺利会师,并愉快地打成一片。
辣椒与花椒在两百年前的会面、碰撞与配合,完成了川菜的最后一块拼图,麻、辣、鲜、香至此铸就了川菜的金字招牌
这样算来,糖醋的辈分要大上好几十轮。
那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由调味界的扛把子——糖与醋,所主导的甜酸味型。
甜酸味型属大类,换句话说,就是帮派,门下有糖醋味与荔枝味两员大将,属现象级网红,追它们的人,从四川排到法国都不止。
红了火了日子长了,就想搞事情。糖醋味与荔枝味开始联合其他味型搞起了融合功夫,如宫保鸡丁,便是荔枝味找上了麻辣帮派中的糊辣味,创造出的糊辣荔枝味,后更名为宫保味,深受国内外吃客的喜爱。
宫保鸡丁,图源/成都Big榜
名声大了,传统味型的门拦不住这些新生代的融合力量向外生长,尤其在滋味划分上,确触碰到了传统味型的边界,于是在荔枝味型上发扬而来的宫保味、鱼香味,投入了一个新门派——要啥有啥的怪味味型。
经时间发酵,由酸与甜发展而来的滋味,在成都人的餐桌上创造出无数复合的鲜香,但谈及川菜,麻与辣后来居上,将糖与醋打下的江山以牛油火锅、串串、冒菜等高刺激感的味道取代。
但成都人饭桌上的糖醋排骨,食堂里限量供应的糖醋鱼,街边摊贩售卖的糖醋土豆,依然让听闻其名的成都人泛起清口水。
省委机关食堂的糖醋排骨,每日限量供应
今天我们就包上清口水,去糖醋、荔枝及它们的编外师弟鱼香的桌上拜访一番。
糖醋味
门派:甜酸味型
绝招:大甜大酸
推荐菜品:糖醋脆皮鱼
推荐餐馆:省假肢厂职工餐厅
糖醋味,讲大酸大甜,若是说入口后的滋味层次与顺序,大致为先甜、再酸、后咸。
若按前文所属的派别划分,糖醋味还得再细再讲究些。糖醋味并不独属于川菜之味,沪菜与江浙菜中也不乏糖醋风味的菜肴,其中区别,我们拿常出现在家中饭桌上的糖醋排骨举例。
糖醋排骨,图源/网络
烹制糖醋排骨,沪菜使的是糖与白醋,再添以番茄酱,调制得红亮诱人。而在江浙菜与川菜制法中,仅以糖与醋调味,后靠老抽提色的;但前者属烧菜,后者以凉菜闻名。
再把川菜中的糖醋味讲具体些,烹制方式多为炸溜与炸收,如此烹制出的具体菜品便是糖醋脆皮鱼与糖醋排骨。
糖醋下得够量够味,才成就那口酸甜开胃的滋味;但比例尤为重要,老师傅大勺一勾一起一放,下料靠的是多年烹制的经验,若自行调配糖醋味,只管按照一定配比,大致味形也能画个七八分像。
歌舞团小食堂中售卖的糖醋排骨
想考厨师技艺,还得吃上一盘糖醋脆皮鱼。
先在鱼身改刀,下油锅炸至刀口处翻成漂亮的弧形后捞出,再以糖、醋、酱油调制出传统糖醋酱,浇于鱼身上,抓葱白、彩椒丝与香菜做点缀。
省假肢厂职工餐厅中大受欢迎的糖醋脆皮鱼
出菜时,仍保持完整的外型,看似不好下手,但拿筷子轻轻一扒,就能连皮带肉带走一大块。
先讲口感。酥脆不止在皮质,鱼鳍鱼尾不需用力,就能嚼碎了入口;鱼肉滑嫩,取一小块可直接化于口中。再说口味。
大酸大甜,若是糖醋比例拿捏老道,仅一盘糖醋汁,就能下碗米饭。
荔枝味
门派:甜酸味型
绝招:多种网红味的源味
推荐菜品:锅巴肉片
推荐餐馆:省国防科工办二招食堂、杨烤鸭家常菜
荔枝味,算是兄弟三人中知名度最小的——在菜品命名上吃了不少亏。
谈及糖醋,我们所熟知的便是糖醋排骨、糖醋里脊、糖醋鱼等菜色;而鱼香,也有如鱼香肉丝,鱼香茄饼等为人称道的菜品。
唯独荔枝味,不尴不尬,拿最火的几个菜色举例,如合川肉片、三鲜锅巴、锅巴海参……菜色大多未带上荔枝的名头,这一复合滋味并没因菜品出圈沾上光。
成都人饭桌上的锅巴肉片
荔枝味,咸味居上后酸再甜,清淡鲜美,糖与醋在菜色中占比不似糖醋味突出,除糖醋味外,均可与其他复合味混合及创新,与糊辣的配合便是极好的例子。
闻名在外的鱼香味,也是经由荔枝味发散开来的味道,依据川菜大师任福奎的制法:糖醋,大酸大甜;糖醋再少一点,即为大荔枝味;再少一点,就是我们现在的鱼香肉丝,属于小荔枝味,辅以泡海椒或豆瓣酱,便成就了鱼香味。
若想在川菜馆子内尝试纯正的,不与其他风味混搭的荔枝味,锅巴肉片是极好的选择——一道菜即可完成视听闻尝的感官体验。
省国防科工办二招食堂中的锅巴肉片,被一桌人吃到不剩残渣,只余汤汁
大米锅巴炸透装盘,还得淋上一勺热油,以猪里脊、玉兰片、冬菇、莴笋等炒制的芡汁单独装盘,后在食客面前,将芡汁浇盖于锅巴上,伴随着“滋啦”的响声,锅巴与肉片汤汁,完成了这场关乎食物的行为艺术。
芡汁的荔枝味调和正好,没有呛鼻的醋酸,也没有过甜的调味,青笋、笋片、木耳胡萝卜都是脆生,肉片滑溜溜,必须裹一块完全没有炸糊的锅巴一同入口,不同的脆在齿间裂开,芡汁趁虚而入,攻占最后一道味蕾防线。
米饭跟上,碳水关卡,破了。
鱼香味
门派:怪味味型
绝招:吃鱼不见鱼
推荐菜品:鱼香肉丝
推荐餐馆:暂无(求安利)
鱼香味,由荔枝味派别发扬而来,依靠“吃鱼香而不见鱼”的绝招,在川味江湖烹出自己的一席之地。
鱼香味的问世,据考证,与鱼辣子(泡鱼海椒)有关;但鱼香味发扬开来,则得益于泡海椒与豆瓣酱的运用。
成都菜市中的泡红辣椒
早年间,食不厌精,据《中国川菜史》中记载,调制鱼香风味所用的鱼辣子,需将鲫鱼与红辣椒一同浸泡于盐水中制成,这意味着早年吃鱼香虽仍不见鱼,但鱼多少起了些作用。
这一制作方式,因工序繁杂且增香不明显,在更好的调味食材,泡海椒与豆瓣酱出现后,逐渐被摒弃。就此种制法而言,鱼香味与鱼再无关联。
即使如今烹制鱼香菜品的方式,因更适宜的食材出现而简化,想调制出酸甜咸辣适宜的鱼香味,不简单。
鱼香肉丝
在小炒馆子吃饭,鱼香肉丝都是不可轻易选择的菜——翻车率极高,十点九不稳。过酸过甜,乃至不酸不甜,皆有发生。
吃过数家馆子,除儿时记忆中曾干掉三碗饭的那盘,再难找到让人回头再尝的鱼香肉丝。
记忆中的鱼香肉丝,肉丝细嫩,不干不柴,盘中颜色不丰富,无木耳丝,无莴笋丝,点缀仅是均匀混合在肉丝里的泡海椒与一搓葱绿葱花;但酸甜适宜,几乎是一筷子米饭辅一夹肉丝的配置。
热气腾腾的鱼香肉丝,图源/康康
而今为增香增色,鱼香肉丝的制法,更新变换。新鲜的蔬食成丝断生,口感又添爽脆,但这令原本调料的调配比更钻更尖更不易把控,随之而来的,是配菜的喧宾夺主,乃至鱼香肉丝这道资格老味在成都人日常餐桌上的黯然失色。
想为鱼香肉丝正名?交出你的私藏。
川菜,一菜一格,百菜百味。
讲完扛把子酸甜,下一味,我们吃吃再说。
●
来,滑到留言区
聊聊你爱吃的甜酸味型菜品
或分享你的私藏馆子吧
● ● ●
编辑贵阳A卵B怀丨李厘 摄影丨未标注图源vancy、李厘
资料参考丨《中国川菜史》《大师的菜》《糖醋味、荔枝味、鱼香味菜肴区别与联系》《复合味与复合味型辨析》
CONTACTS
找到小都
小程序(YOU点咖啡/YOU成都)丨抖音(游成都)
· 欢迎把小都分享给更多的朋友哦 ·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聘代妈看到的,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