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微信号码
微信号:请联系网站管理员
微信二维码图片
微信扫以上二维码 或 手工输入以上微信号加我
一定要告诉我【从聘代妈看到的】否则拒绝
信息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广州聘代妈 -> 大学生红色讲解员上岗广州捐卵子! 这根接力棒已传承了24年
大学生红色讲解员上岗广州捐卵子! 这根接力棒已传承了24年
【应聘提醒】 凡是以任何理由向求职者收取服装费、培训费、押金等各种费用的信息均有欺诈嫌疑,请保持警惕!建议多家咨询对比,寻找有通过身份证+执照验证的招聘信息。
独家广告赞助商
会员级别: (到期时间:终身)
置顶情况: 未置顶
公司名称: 圆梦孕妈
认证情况:

未上传身份证+营业执照

未通过身份证+营业执照认证

应聘电话:
13280617512 圆梦孕妈 [查看发帖记录]
打电话给我时,请一定说明在  广州聘代妈  看到的,谢谢!
联系微信: 13280617512
  • 只要会打字,动动鼠标、传点图,就能在1分钟内拥有自己独立的聘代妈站(PC+手机版)点击右侧立即入驻 →
点击注册图片

  大学生红色讲解员讲述革命英烈故事

  讲解英雄故事

  “现在映入大家眼帘的是这座高3.6米,长10米的大型艺术浮雕,记录的是自五四运动以来在扬州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近日,在烈士陵园,一群高颜值、高才华的大学生讲解员吸引了大批游客的注意。

  这是一支特殊的大学生志愿者团体——扬州大学红色讲解团。从1998年开始,每年清明节期间,大学生义务讲解员们准时来到烈士陵园,满怀热情地向人们讲述革命英烈的故事,这根接力棒一传就是24年。至今,扬州大学近万名大学生参与到“红色讲解团广州捐卵子”,累计向270万名群众开展义务讲解,队伍中有70%的人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接力棒传递了24年

  近万名大学生参与红色讲解

  每年清明节期间,来扬州烈士陵园祭扫的人络绎不绝,1998年时,烈士陵园只有1名专职讲解员,每到清明节忙得不可开交。那一年,扬州大学商学院一群学生来到烈士陵园,他们有好多疑问,一时间无法找到讲解员答疑解惑。回到校园后,他们跟学院老师提议:“老师,我们可以去烈士陵园当义务讲解员吗?”

  这样的想法,很快得到学院老师的支持,在跟烈士陵园商量后,1998年,16名大学生正式上岗,成为首批烈士陵园的义务讲解员,他们手持扩音器,胸前挂着“讲解员”的牌子,饱含激情地向人们讲解英烈的故事。

  24年来,烈士陵园经历了多次整改扩建,学院也经历了数次院系调整,同学们走了一批又一批,这种红色传承却一直在接力。每年清明,扬州大学商学院都会选拔数十名义务讲解员,分赴扬州革命烈士陵园和江都区烈士陵园,进行持续3个星期的义务讲解。

  “今天是我在烈士陵园义务讲解的第一年,已经能够非常熟练地介绍展厅的内容了。”3月27日,扬州大学大三学生殷诗茜第一次上岗,但生动形象、活泼而不失庄重的讲解受到参观者的欢迎。

  “早在‘上岗’之前,我们就做足了功课。”殷诗茜告诉记者,除了背熟讲解稿,每一届的讲解员还要进行反复演练,站在镜子前,在语音、语调、语速、肢体语言和站位等方面力求做到尽善尽美,“这几天,参观烈士陵园的年轻人特别多,为了多掌握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我还去图书馆翻阅史料,扩充知识面。”

  “这批孩子真的不错,以前90后大学生给我的感觉是叛逆,但他们改变了我的看法。”“本来以为现在的年轻人对这些革命事迹根本不感兴趣,没想到,这些孩子能讲得这么好。”烈士陵园内,对大学生“红色讲解员”的赞扬声不绝于耳。

  “从1998年到现在,已经有近万名学子参与到红色讲解团,除了每年的烈士陵园义务讲解,2016年起,我们还主动对接社区、学校,开展公益宣讲,已经累计面向270万名群众开展义务讲解。”扬大商学院团委书记王成春告诉记者,近几年,每年参加各项志愿服务的学生平均达到600多人。

  王成春表示,现在每年都有千余名大学生踊跃报名参加红色讲解团,选拔的人数不断增多,但选拔的标准也在不断提高。“讲解员不光要求具有良好的仪态,更要具备传承红色精神的思想觉悟以及无私奉献的服务意识。”

  他们在讲解中坚定信仰

  红色故事熟稔于心

  24年的接力传承,每年清明期间的红色讲解,不仅宣扬了革命烈士的丰功伟绩,也让大学生的精神得到了洗礼,信仰得到了淬炼。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近万名志愿者的“红色讲解团”中,70%的大学生成为了党员,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艰难曲折的革命历程,以及今日的盛世安宁,成了大学生淬炼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

  黄凯伦曾在2011年担任红色讲解员,时隔多年,他都记得,在烈士陵园讲解时,陈德铭烈士的儿子和儿媳前来祭奠父亲,当时黄凯伦并不知情,讲解结束后,陈德铭烈士的儿子作了自我介绍,并专门为黄凯伦讲述了他父亲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并帮着自己改进讲解,这件事情让他十分感动。“那段经历,我收获的不仅仅是历史知识,更多的是革命的情感,明白了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我们要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红色讲解”的历练和熏陶,已深入学子的心中,许多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仍对这段经历念念不忘。已在扬州参加工作的章咪,2009年曾作为红色讲解团的一员。这几年,每次来到烈士陵园,她都会感慨万千,“从我成为一名光荣的讲解员开始,红色精神就在我心中牢牢扎根。”章咪表示,红色讲解的历练,随着信仰的不断升华,已经深入到她的内心,对她的学习乃至于工作,都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今年读大二的魏悦洋也是讲解团成员,出生在军人家庭的她早已对红色故事熟稔于心。“我的爸爸和爷爷都是军人,我从小在他们身边长大,总能感受到他们那代人吃苦耐劳、谦虚谨慎的精神,我觉得有责任为社会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也希望把自己知道的和了解到的史实传递给更多的人。”在一遍又一遍的讲解中,爱国主义情怀又增加了一层。

  “红色讲解”上网进社区

  创排短剧讲说故事

  24年,“红色讲解团”的传承从不间断,如何让这种“传承”跟上时代的步伐?每一届的讲解团都在尝试创新,不断更新讲解内容,演绎讲解技巧。

  “随着视听影视等文化输出方式越来越多样,人们接收的信息越来越丰富,常用的PPT、站在前台宣讲的方式很难吸引人们了。”“红色讲解团”团长邵逸安告诉记者,他们想到了用表演短剧的形式,代替一个人在台上讲故事。

  “要想短剧生动,对编排、演员要求都很高,很多不善于表演的成员将无法上台。如何将短剧简化、让更多成员参与进来,成了难题。”在多次的调研中,“红色讲解团”成员找到了发展方向:还是以讲述为主,但讲述者成了故事中的“我”,再穿插一些剧情动作,将表演与讲故事相结合。

  近日举行的一次社区活动中,“红色讲解团”为社区观众带来短剧《我们村的好孩子》的表演,5名大学生轮番上台表演讲故事,他们的身份分别是抗战老兵、老兵的儿子、成功的中年爱国企业家、考上名校的大学生、刚成为少先队员的小学生。他们在表演中讲述各自的故事,中间穿插着活泼的对话,赢得了观看者的热烈掌声。

  “红色讲解讲的不仅是烈士背后的故事,更是文化传承,是青年精神品质的再塑,只有改革创新,才能刻骨铭心。”王成春介绍,2009年,红色讲解团全省率先实现网上文明祭扫;2011年,红色讲解团服务外国友人参访,实现全程英文播讲;2016年起,红色讲解团扩大影响,持续发力,对接企业、社区、学校,开展公益宣讲;2020年抗疫期间,通过网络宣讲,利用电台、小视频等形式深耕红色沃土,多种方式让红色故事以新的方式呈现。

  “从红色讲解团成员们的身上,我看到了革命精神和民族精神在年轻一代身上的传承和坚守,‘红色讲解团’将一直服务下去,同学们也将在不断的讲解中领悟红色精神的真谛。”扬大商学院党委副书记孙茂庆说。

  记者 冯刚 乔云 摄影 孟德龙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聘代妈看到的,谢谢!
相关广州聘代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