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趵突泉公园西南侧,有一条老街,与饮虎池街相对,长度不长,却保留着众多著名古建筑和多处名人故居,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物价值,处处彰显着老济南特有的文化底蕴。
老济南人都知道,这是上新街。
如此底蕴深厚的老街,里面到底藏着什么秘密?雨小荷前去探了探。
///
摄影:陈泽震
上新街北起泺源大街,南接文化西路,南高北低,落差有数米,自北而南行走,有步步高升之意,故称“上新街”。
我们也借着步步高升的美好寓意,就从北往南走吧!
名流政要的聚集地
上新街是一条走过了一个多世纪的老街,从清光绪年间开始,这里便名流政要云集,曾住着政府高官、洋务代办,民族企业创办人,以及像老舍、方荣翔、黑伯龙等文学家均在此居住过。
摄影:王啸
由于上新街正在修缮更新,路东侧的老建筑大多被围挡了起来,静静地在等待焕新的容颜。
据这里居住的老人讲,上新街路东可都是些大户人家,当年的名流政要大多居住在路东。
资料图 上新街44号马家老院/摄影:王琴
上新街路东44号是马家老院“马清宗先生故居”。马清宗是中国一代跤王,16岁时痛摔日本军曹的故事曾经传为济南佳话。
资料图 沙家公馆/摄影:陈泽震
路东46-54号传统民居是原来的沙家公馆,多个院落各不相同,有的院落依然保留着门楼,底层石料,上层黑砖,虽已破败,但依然显露着往日的雄风。
资料图 田家大院/ 摄影:陈泽震、王啸
一个大门胡同里的64—78号共同组成的是田家大院,红砖外墙,是传统北方伙大门的建筑形式,有影壁和正房、厢房之分。
据说,原来这片故宅的主人是李宗岱,道光二十九年(1849)副榜贡生,曾任山东候补道员署山东盐运使、布政使。
资料图 摄影:王啸
我们期待着这些老宅大院在不久的将来以崭新的面貌与大家见面。
老街上的宏伟巨制
路西的建筑雨小荷走过的时候还未被围挡,沧桑的历史感扑面而来。
35号景园/摄影:周博文、陈泽震
35号是一处中西合璧、里弄式的组合院落,保存的相对完好,硬山式屋顶,砖石结构,门楼高大威严,中间匾额题“景园”二字。据说这里是清末民初时期军阀王占元的家产。
资料图 摄影:魏华
从35号“景园”到街西侧的最南端,是一片气势宏大的仿古建筑群,几乎占了半条老街,它就是上新街51号万字会旧址。
摄影:芳子
该旧址南北长约215米,东西宽约65米,主要建筑面积约4200平方米,是一座具有晚清建筑风格的大型宫殿庙宇混合式建筑群,也是济南近代建筑中规模最大的仿古建筑群。
资料图 摄影:邵凯
万字会旧址始建于1934年,1942年竣工,前后共有四进院落,沿中轴线依次为照壁、正门、前厅、正殿、辰光阁等主要建筑,两侧东西厢房以廊相连。
建筑布局得当,主次分明,采用清式大木作传统建筑手法,混凝土结构,是古代传统建筑形式与现代建筑技术、材料相结合的范例,在全国也十分罕见。
资料图 摄影:邵凯
整个上新街最气派,保存最为完好的就是万字会旧址,高大的院墙,琉璃瓦的门楼和建筑,已经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摄影:芳子
目前,万字会旧址的大门及内部建筑也在修缮中,暂时不能参观。
单从高高的墙院外已能感受到建筑的宏伟气派。
上新的老街
106号/摄影:陈泽震
走过上新街106号,留下许多老济南人童年的上新街小学,南端的上新街已经换了容颜隆重“上新”,脚下的路面更换为长条形的石板路,老街沧桑的厚重感瞬间从脚底传遍全身。
摄影:芳子
上新街108号院和112号院,两座近现代建筑已经修缮完成,将打造“在现场”空间运营,涵盖艺术品鉴赏、品牌发布、论坛会议为一体的文化发声地和城市会客厅。
资料图 108号、112号/摄影:陈泽震
北侧的复古二层小洋楼是一座造型别致的英式别墅,红色砖墙面、六角形屋顶、老虎窗,格外显眼。
小楼建于上世纪30年代,是济南近现代历史建筑中唯一的红砖小楼,2015年入选山东省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
资料图 120号方荣翔故居 /摄影:魏华
上新街120号为方荣翔故居,旧居建于民国,正屋硬山式砖木结构,门楼为如意门形制。
据了解,方荣翔(1925—1989)是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家,样板戏《奇袭白虎团》的创作者及表演者。
124号 /摄影:新黄河 王锋
位于上新街124号的老四合院,已经被改造成为集展示、体验、传播于一体“上新街城市会客厅”。
客厅里展示着上新街的过去和现在,融历史和现代风格于一体。
摄影:新黄河 王锋
走到上新街的最南端,狭窄的小巷突然变得豁然开朗,宽敞路面也更换成了步行砖,优雅的步行街气质显现。
一步之遥的老舍纪念馆
上新街东邻的老街是南新街,也是一条老街巷。
南新街
资料图 南新街/ 摄影:王啸
这条老街上,到处充盈着文化的气息,老舍元素融入在小巷的每一个角落,老街上的济南人对老舍都有一种别样的情愫。
摄影:芳子
在南新街南头58号,是一处保存完好的老建筑,这便是济南老舍纪念馆。在济南众多的名人故居中,济南老舍纪念馆算是一个名人故居保护的典范。
济南老舍纪念馆/摄影:王啸、李锋
济南老舍纪念馆是老舍先生在齐鲁大学任教时的居所。1931年夏至1934年秋,新婚的老舍与夫人在此租住,度过了一段幸福美好的时光。
老舍纪念馆院落/摄影:芳子
踏进老舍旧居大门,仿佛重回老舍居住的年代。
正房(第一展室)是当年老舍的客厅、卧室和书房,再现了老舍当年的真实生活;两侧厢房(第二、三展室)是陈列室,展示着老舍的生平及作品;院落中的荷花缸和石榴树下的古井,都是当年的原物。
老舍展厅/摄影:李锋 老舍展厅/摄影:李锋
老舍与济南有着极深的情缘,他曾两次执教于齐鲁大学(校址在原山东医科大学今山东大学西校区),在济南工作生活了4年多的时间。
这段时间在老舍的一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陶醉于泉城山水,倾情于齐鲁文化,在他的笔下,用充满诗意的语调来描写济南独一无二的山水景致。
老舍雕像/摄影:李锋
济南的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在老舍先生的笔下都写活了,可以说,老舍是济南名副其实的推荐官。
///
百年里,上新街静观世间百态,唯有这些青砖灰瓦,廊柱雕花低吟着昔日光阴。
站在上新街南头北望,万字会旧址古色琉璃建筑上的飞檐走兽与绿地中心现代化的摩天高楼在同一片天空下遥相辉映,古今同框,是历史也是现实,别有一番意境。
资料图 摄影:小桶粥粥
待上新街全部修缮完毕,揭开面纱,新生的老街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大家面前时,将是一片沉浸式的历史文化街区,也是时尚新潮的商贸中心,将成为济南又一个网红打卡地。
※声明|本文所使用的部分照片为摄影师本人和景区授权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使用,转载请标明摄影师姓名,严禁商用。
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温馨提示:出行前请及时了解目的地预约售票、开放时间、客流限制、交通等情况,合理规划旅游线路和时间,做好个人防护,佩戴口罩,哈尔滨代妈佣金表注意防寒保暖。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聘代妈看到的,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