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Pumpkin妈,国家心理咨询师、沙盘咨询师,只写真实、有趣、有干货的育儿文章。
给孩子一个快乐的、无忧无虑的童年,是很多家长的期盼。与那些为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焦虑的家长们相比,崇尚快乐教育的家长们似乎更为淡定。他们希望孩子多与小伙伴们玩耍,在无忧无虑的快乐中度过童年。因此,他们通常也反对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反对让孩子学这学那而给孩子带来压力。快乐是很重要的,这一点我非常赞成,可是,究竟怎样的快乐对孩子更为重要?
去年,我们给Pumpkin换了一家幼儿园,这家幼儿园是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的幼儿园,注重孩子独立能力的培养。换幼儿园之前,我与园长聊天时说出了我的忧虑:“转园的话Pumpkin就要与他最好的朋友分开了。”
园长回应道:“你应该看到孩子因为自己的能力成长而对自己产生的信心,那种由内心满足、被他人肯定而带来的由衷的快乐与自信,是更强大的精神力量,而不是依赖某个人,或者依赖某段关系而带来的满足与信心,因为关系是会变化的,而能力却永远是自己的。”
这段话我琢磨了好久,后来有幸拜读马斯洛的书,深入了解了动机与人格后,我才真正理解了这段话的含义。
我还是先搬出这张图——需求层次理论,在前面的文章,我都有提到过需求层次理论,这个理论对于理解人的成长和人格形成实在是太重要了。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知道了当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高层次的需要才会出现。这里的每一层需要都很重要,就像身体缺乏维生素会生病一样,一个人缺乏安全、爱与尊重,心理上也会生病,而当需要得到满足后,人们就会感到幸福和快乐。然而当每一层需要被满足时,人们获得的幸福和快乐一样吗?
还记得我们小时候吗?我们可能会为一个雪糕或者是一件新衣服而兴奋快乐,可是现在,一件外物带给我们的快乐如果仅是生理上的满足,可能我们获得的快乐会非常短暂,但一件外物,比如因为自己穿了一件好看的衣服获得了别人的赞扬,我们却会在心里臭美好久,因为它带来了自尊需要的满足。
那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越高层次的需要,虽然更难以出现,但越高层次的满足,越能带给我们更持久的快乐?那么在最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要得到满足后所带来的快乐,又是怎样的呢?
当Pumpkin在学习围棋上找到自信后,感觉他变化很大。Pumpkin要求在客厅墙上贴上“要下围棋”四个字,提醒自己每天要练习围棋。有一天我们回家晚了,他说:“噢,还没有下棋,也还没有打网球(Pumpkin最爱的体感游戏)”。我说:“现在比较晚了,你只能选择做其中一件事情。”Pumpkin想了想说:“下围棋比较重要,我要下围棋。”然后主动放弃了当天打网球游戏的机会。
Pumpkin有如此大的变化,正是因为现在驱动Pumpkin学习围棋的动机就来自于自我实现。马斯洛称自我实现的动机为“成长性动机”,而为了满足生理、安全、爱和尊重这些需要而产生的动机,称为“匮乏性动机”。它们最重要的区别在于:
匮乏性动机,依赖于他人(因为需要他人来满足),更注重的是关系,人们需要它来完善人格,保障心理健康,当它被满足时会慢慢消退、减少。
成长性动机,更注重的是自我成长和自我完善,它不再依赖于关系,因此使人更加独立,当它被满足时并不会消退,反而会越来越强烈,促进人们去追求更多的自我实现。
因此,满足自我实现需要所带来的快乐,因为不依赖关系,所以更加稳定,因为动机不会被削弱,所以更加持久。而且一个长期受成长性动机驱动的人,他的思维必然会改变,会变为成长性思维,他们更能看到事物的本质,不被外界的评价所影响。
当Pumpkin在学习围棋的过程中体验到了自我实现的快乐,这种快乐太过美妙,让他愿意持续在各个领域中尝试。前段时间,Pumpkin回家要求去楼下练习跳绳,因为在幼儿园里有些小朋友跳得特别好,而他还不太会。第一天练习的时候,他给自己设置了目标:要能连续跳6下。可他总是跳2、3下后就失败了,但Pumpkin坚定地说:“我是不会放弃的!”然后一个人不断练习,一直跳了40多分钟,直到慢慢能连续跳6下、10下。那一刻我着实被他那坚毅的小样子感动了!等我们练到准备回家的时候,他已经可以连续跳29下了。回家的时候他非常开心,也非常自豪。
另一次,我们的安排和九江代妈条件Pumpkin的钢琴课时间有些冲突,我正在跟Pumpkin爸商量说要不这次钢琴课就不去上了,结果Pumpkin在一旁听到了,着急地说:“不行,要去上钢琴课,我才刚刚开始学钢琴,还不是很厉害。”
这段时间Pumpkin又对识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说要将自己会认识的字写在纸上并贴到墙上去,这样经常看到就不会忘了。Pumpkin总是在主动学习,看到一些字经常会问我:“上面一个白,下面一个水是什么字?”、“中间一个才,外面一个口是什么字?”……有一天他对我说:“妈妈,口好神奇啊,三个口就是品,但是没有人神奇,三个人是众,还有两个人组成的字是从,但是没有两个口组成的字。”(当然我告诉了他有两个口组成的字)
当他说“口”很神奇、“人”很神奇的时候,我真的有被感动到,为什么三个“人”可以组成“众”字?为什么10个一百可以组成一千?为什么重力等于质量乘以重力加速度?……这些不是很神奇的事情吗?对待知识,对待人类的智慧结晶,我们难道不应该以敬畏、惊叹、喜悦的心情去学习吗?这才是学习的初心啊!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孩子由衷地对知识发出“很神奇”的惊叹时,他是在真正享受学习带来的快乐啊!
那些觉得学习很苦很累的孩子,他们其实是被困在匮乏性动机中,为了得到别人认可而学习,被父母逼迫着学习。而真正优异的孩子,他们可能各自特质不同,但有一点一定相同,他们在学习中感到的是快乐,是获得的快乐、征服的快乐、自我实现的快乐。成功人士也一样,他们不会觉得工作很苦很累,而是t体会乐趣、感到兴奋,从而废寝忘食,痴醉沉迷。
稻和盛夫在《活法》中写道:在劳动中获得的喜悦是特别的,绝不是游玩可以代替的。认真努力的工作,克服痛苦和辛苦后取得成功时的成就感,是人世间无可替代的喜悦。这就是追求自我实现的人所感受到的喜悦。
实际上,即使是对于成年人来讲,当他们感到人生无意义、缺乏价值感,无趣烦闷时,让他们尝试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常常会让他们找回快乐的能力。
作为一个职场妈妈,我有一个和睦的家庭让我时刻沐浴在爱和关怀里,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可以支撑我的生活及尊严,但我还是不时感到烦闷、人生无意义。直到当我开始不断学习积累、看书写作,做自己想做的有价值的事情,我的生活得到了改变,我体验到的是一种自我实现的成就感、价值感,这种快乐是无可比拟的,让人虽付出辛劳,却甘之如饴。
所以,什么是真正的持久的快乐?的确,在孩子的成长中,不能缺乏父母陪伴的快乐、同龄人一起玩耍的快乐、得到大家认可的快乐,这些快乐就像维生素一样,滋养着孩子的心灵。但是当他已经获得足够的安全感、爱和尊重时,孩子会自然萌发出自我实现的需要,家长要做的,是要好好呵护自我实现的小苗慢慢成长,让孩子感受更稳定、更持久的快乐,并拥有获得快乐的能力。千万不要陷入在狭隘的育儿观念里,让孩子失去体验自我成长、自我实现所带来的快乐的机会。
Pumpkin妈妈说:
自我实现的孩子主动、自觉学习,具有创造力。自我实现不是狭隘地学习知识、技能,而是自然而然地发自内心地对学习成长的渴望。自我实现的快乐实际上是自我成长的快乐,是自我能力与价值得以展现所带来的快乐。不论是医生用精湛手术拯救了病人的生命,还是全职妈妈为家人准备了一桌精致可口的饭菜,都可以是自我实现的快乐,而这种快乐是无以伦比的。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聘代妈看到的,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