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一点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初次接触白茶的茶友,大多都会有这样的困惑:
我刚开始喝白茶,应该买什么品类喝呢?
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多买些品类,一一试喝过去看看哪款比较合自己的口味。
买茶,本就是随心的事情。
但是当买的白茶拿到手后,会陷入另外一个难题当中。
每款白茶的数量都不多,如果每款茶都用一个纸箱存放,太占空间。
东一个小箱,西一个大箱,南京代妈分娩让人看着不清爽。
于是茶友们便想到一个办法,那就是将所有茶叶存放在一个大箱子里,这样更省空间,看着也舒心。
但是,将不同的白茶存放在一个箱子里,会不会发生串味呢?
于是,就此容易陷入两难的境地。
买了多品类的白茶,但是数量不多要怎么存放呢?
可以存放在同一个纸箱里吗?下文为茶友们揭晓答案。
《2》
不同的白茶,可以存在同一个纸箱里吗?
答案是,可以。不过有要求。
选购多品类白茶,是多数茶友都会遇到的事情。
比方说,买了生态春寿眉半斤,台地白牡丹一斤,荒野白毫银针一斤等。
每款茶的数量都不太多,想要存放在同一个纸箱内,需要满足3个要求。
要求一:每款茶都要有独自的包装。
不同的白茶都用铝袋、塑料袋包装好,才可以存放在同一个纸箱中。
在合并存放的时候,如果让茶叶赤裸地保存在一起,会导致串味,品质发生极大的变化。
用铝袋以及塑料袋两层密封,才更加保险。
另外,在选择铝袋、塑料袋的时候要选择厚实牢固的,这样才比较安全。
塑料袋建议选择食品级别的,毕竟白茶属于食品,安全卫生是关键。
要求二:包装的开口处需要密封紧实。
铝袋以及塑料袋的袋口在存放的过程中,需要绑紧,这样才可以避免串味。
有些茶友在存茶的过程中,在密封袋口时随意对待,并没有完全密封紧实,这样对白茶的品质会带来影响。
要求三:明确这些合并存放的白茶,是长期存放还是短期内饮用。
长期存茶与短期存茶,在存放方式上有区别。
如果有些白茶准备在短期内喝完的话,个人不建议将茶叶合并储存。
不然频繁开箱取茶,对长期存放的茶叶并不会带来好处,反而会造成不利影响。
想要短期内喝的茶,建议单独存放,不仅方便取茶,还不会耽误其他茶叶陈化的脚步。
《3》
存白茶更好的方法是,每种茶大量收藏且独立存放。
想让白茶陈化得更好的话,自然是相同的茶大量存放在一起效果更好。
这其实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团队陈化。
俗话说,人多力量大,茶多力量也大。
在2018年的时候,和几位太姥山的茶农曾经聊到过这个话题。
茶农说,如果白茶一小包一小包存放,量是很少的,相较大批量存在着的茶风味会逊色些许。
毕竟大批量的茶叶存放在一起,茶叶与茶叶之间的茶香会相互促进,相互吐纳吸收。
如此一来,茶香自然是生得馥郁,生得浓郁。
人生来就是群居着的。
当一个人独自生活后,没有人交流,变得越来越孤僻,性格上或许就会出现些问题。
而过着群居生活的人,生活多姿多彩,绚丽丰富,会更加容光焕发。
白茶也是一样的。
相同的白茶大批量地存放在一起,只会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前段时间喝了两泡谷雨茶,一泡平时喝的小罐里的茶叶,一泡是从大箱里拿出来的。
大箱中拿出的谷雨茶,茶香更加馥郁,更加鲜明。
汤水也更加醇厚稠滑,落水香层次更加丰富,更加芬芳。
团队陈化是存出优质好茶的方式。
不信的茶友可以自己做个实验,到那时便可清晰地察觉到区别。
《4》
想要存出优质白茶,还需要满足以下要求。
无论是小批量保存还是大批量存茶,存茶的基本原则是不动摇的。
在存茶包装上,需要满足密封、避光、防潮等要求。
想要存出好茶,建议使用三层包装。
分别用厚厚的铝袋、食品级别的铝袋以及五层厚度的瓦楞纸箱存放。
铝袋具有很好的避光作用,可以确保白茶中养分不被分解。
只要铝袋、塑料袋袋口密封紧实,无破损,是可以满足以上要求的。
五层厚度的瓦楞纸箱不仅可以抵御外界环境的侵扰,还可以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
在运输以及搬运的过程中,减少碎茶的出现。
在存茶环境上,需要满足避光、干燥、阴凉、无异味等要求。
避免将白茶放在阳光直射的区域内,长期的光照容易让茶叶内部聚积热量,容易使得白茶变质。
环境干燥无异味也是关键。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白茶的吸附能力是很强的,如果将白茶存放在潮湿且充满异味的环境内,时间一长,白茶便极有可能受到环境的影响,从而受潮变质。
存放白茶时,需遵循离墙离地的原则,将包装好的白茶存放在安全的环境内,这才可以存出好茶。
在存放的过程中,不要频繁开箱检查,在1-3个月内开箱检查一次就好。
并且,检查时,只需打开箱子,通过观察塑料袋内是否有水汽来判断陈化情况。
如果塑料袋内干燥无水汽,再次密封紧实便好。
在密封纸箱的时候,要记得将四周都密封紧实,如此才更加安全。
《5》
存茶,一直都是萦绕在白茶身边的热门话题。
这与白茶的特性有很大的关系。
白茶因为工艺简单,内在养分较为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具有越陈越香的特点。
作为可以长期存放的茶类,怎样才能存得更好,这是白茶的终极话题。
存茶看似简单,但其中却也暗藏玄机。
如果不在意细节的话,极容易浪费了一款优质好茶。
凡事都是从不会到会的。
所以新茶友们也不必觉得,不懂存茶细节是件不好的事情。
只有知道不懂,我们才可以补缺补漏,不断充实自己。
要是不懂装懂,才是最不应该的事情。
不然一路上跌跌撞撞,一知半解,反而会造成损失。
不过好在现在网络发展迅速,个人可以将自己存茶的经验分享给大家,给大家提供些许的建议。
愿大家都可以存出优质好茶,未来有好茶可期。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聘代妈看到的,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