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微信号码
微信号:请联系网站管理员
微信二维码图片
微信扫以上二维码 或 手工输入以上微信号加我
一定要告诉我【从聘代妈看到的】否则拒绝
信息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青岛聘代妈 -> 杭州村嫂们用方言唱响《采茶对歌》,转塘民间小调再次回荡茶乡青
杭州村嫂们用方言唱响《采茶对歌》,转塘民间小调再次回荡茶乡青
【应聘提醒】 凡是以任何理由向求职者收取服装费、培训费、押金等各种费用的信息均有欺诈嫌疑,请保持警惕!建议多家咨询对比,寻找有通过身份证+执照验证的招聘信息。
独家广告赞助商
会员级别: (到期时间:终身)
置顶情况: 未置顶
公司名称: 圆梦孕妈
认证情况:

未上传身份证+营业执照

未通过身份证+营业执照认证

应聘电话:
13280617512 圆梦孕妈 [查看发帖记录]
打电话给我时,请一定说明在  青岛聘代妈  看到的,谢谢!
联系微信: 13280617512
  • 只要会打字,动动鼠标、传点图,就能在1分钟内拥有自己独立的聘代妈站(PC+手机版)点击右侧立即入驻 →
点击注册图片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方力 通讯员 孙强强 李林峰

  江南三月,采茶时节。

  最近,一场热热闹闹的开茶艺术青岛卵子库体验活动,在杭州转塘街道的外桐坞村举行。

  现场,8位外桐坞村的村嫂们用当地方言,唱起传统的转塘民间小调《采茶对歌》,引来观众的阵阵掌声。

  转塘民间小调2008年被评为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如今收录在案的小调有21首。

  “这是我们当地村民们在劳动时哼唱的,曲调轻松明快,边唱边劳作,劳动也不那么枯燥了。”今年70岁的王洪根,是转塘民间小调的市级非遗传承人。

  为了将一度失传的转塘民间小调传承下去,王洪根为此奔波了20多年。

  王洪根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任转塘街道文化站站长,大半辈子都在跟当地的民间文化打交道。“刚开始工作时,第一次接触到转塘民歌,给我的震撼很大,”王洪根是转塘当地人,“这么好听的音乐,我竟然也是第一次听到。”

  了解得越多,王洪根发现,身边会唱转塘民间小调的,慢慢都变成了古稀老人。“再不做点什么就晚。!”王洪根回忆,1998年开始,他带领文化站的小团队开始寻访会唱小调的老人。

  “那时候我们就拿一个笨重的录音机,到人家家里,让老人给我们唱。回家以后把歌词、曲谱写下来。”王洪根记得很清楚,现今收录在案的21首小调中,有一首《七朵花》,是大诸桥一位90多岁的老奶奶唱出来的,第二年这位奶奶就去世了。

  “在寻访中,我们发现会唱的人越来越少,能留存一首是一首。”王洪根说。

  转塘街道拥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1项,省级非遗项目1项,市级非遗项目5项,区级非遗项目14项。近年来,街道不断加强对历史文化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发挥像王洪根这样热心人士的力量,积极对文化遗产进行抢救。

  2011年退休后,王洪根没有停下传承转塘民间小调的脚步。在街道支持下,2013年,王洪根找到之江老年大学,提议开办转塘民间小调传承班。

  这个传承班里走出了几百位学员,一度没落的传统民乐,再次走入转塘人的生活。为了让传统歌声不再束之高阁,王洪根牵头成立了转塘春之韵艺术团,如今已发展到200多人。省、市非遗活动,以及每年转塘当地的重要节庆活动中,都能看到艺术团的身影。“我们要把文化遗产传承下去!”王洪根坚定地说。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聘代妈看到的,谢谢!
相关青岛聘代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