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电影《天堂电影院》剧照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曾经说:“心里有个人,总能活下去,即便不能跟他在一起。”
每每想到这句话,总会觉得特别安慰,人这一生那么长,怎么可能事事都能如意呢?年轻时总觉得,爱而不得是此生最大的遗憾,成年以后却发现,这是一种人生常态。
正如宫崎骏在电影《千与千寻》里说:人生就是一趟开往坟墓的列车,很难有人自始至终陪着走完,如果到站了,再不舍也要挥手说再见。
很多人都在教我们如何珍惜,却没有教我们该如何道别。
有时候,学会了告别,人生也就成功了大半,当你学会拿得起且放得下的时候,就是真正成熟的时候。人这一生,有人来就有人走,如果每次都要恋恋不舍,苦苦纠缠,又怎么可能活得轻松呢。
只是道理简单,真正做到却很难,先走的人总是潇洒的,留在原地的那个人,才是真的令人心疼的,同时也是最无奈的。
在英国作家蕾秋·乔伊斯的长篇小说《一个人的朝圣》里,便有这样一位痴情的姑娘,她曾经抛下一切跟男友前往英国,这是一个与她来说,完全陌生的国度。
但她当时几乎没有考虑就来了,因为这样有利于她男友事业的发展。
本以为这样的牺牲,能换回他的真心以待,没想到刚来英国三个月,他就跟另一个女生在一起了,她苦苦哀求,对方依然没有回头。
从那以后,她就一直站在原地苦苦等待,她总是跟自己说:万一哪天他就想通了呢?万一他突然发现还是爱我的呢?如果我走了,他回来了找不到我怎么办呢?
其实,根本没有那么多如果,等待一个变心的人回心转意,就像在机场等一艘船,永远都不可能,因为根本就不在同一个世界。
即便如此,她依然在原地等待,她想念他已经到了极致,就默默地把自己活成他的样子,她用他的方式去生活,喜欢他喜欢的东西,去他喜欢的地方。
她用这样的方式麻痹自己,假装他还在身边,从来没有走远。哪怕她自己也知道,这不过是在自欺欺人罢了,也依然无法说服自己,彻底放手,不再苦苦等下去。
还要等多久呢?她自己也不知道,她只知道,这样活着也挺好的,似乎早已认命了。
其实,想念一个人到了极致,不过只有一种样子:活成他,假装和他融为一体,假装他从未走远,一直陪在自己身边。
正如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里有句台词说:“我能想象到的最深沉的爱,就是将自己活成你的样子。”
将自己活成你,变成你喜欢的样子,你希望的样子,是对于你的一种成全,也是对于自我的一种救赎,这样可能会失去原有的自己,但这样活着,却可以离你更近。
一:将自己活成你的样子,是爱你最深沉的证明
在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里,那位陌生女人便将爱完全凌驾于自己之上,她为了对方什么都秦皇岛招工代妈愿意做,不惜牺牲自我,即便对方根本不知道她的存在,更不会给予她一点爱。
但对于她来说,这些并不重要,她爱他只是因为她愿意爱他,这是不求回报的、无私的爱。她了解他,了解到什么程度呢?大概比他自己更清楚他想要什么,喜欢什么。
他喜欢自由,不想被世俗所困,她就默默地生下他的孩子,独自将他抚养长大;他喜欢四处旅行,一路走走停停,她就跟随他的脚步,费尽心力地制造和他的偶遇。
可以说,她一生都在追随他的脚步,她对于他的爱和想念,已经到了极致,所以甘愿变成他,以他喜欢的方式去生活,只求离他更近一点。
二:想念一个人到了极致,可能会忘了原有的自己
《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里的那位陌生女人,就已经完全忘了原有的自我,她不会考虑自己喜欢什么,想要什么,她全心全意为自己深爱的人活着。
这样的爱情,足以刷新我们对于爱情的看法,但同时也令我们警醒:可以爱一个人,但不要爱到极致,连爱自己都忘了。
这一生,真正重要的事远不止爱情,除了爱情以外,我们还有亲情,有友情,有自己的梦想等等,这些都是我们人生当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如果只是围绕着一个男人转,即便是不求回报的,心甘情愿的,到头来也会发现,并没有那么值得,因为你不懂得为自己而活,这样的人生终究是贫瘠的。
村上春树说:心里有个人,就可以活下去,即便不能和对方在一起。
为什么说心里有个人就能好好地活着?无非是因为我们把对方放在心里最重要的位置上,他成了我们的某个精神寄托。
哪怕没有在一起,一想到他,也会觉得浑身充满动力,会觉得未来十分可期。我们愿意去努力,去变成更好的自己,但不是为了讨对方喜欢,而是自己本就值得。
这才是一个成熟的爱情观,这种爱情观不是以对方为主,而是以自我的感受为主。不要爱一个人爱到迷失自我,早晚有一天你会发现,很多人都是过客,能陪着自己的,只有自己。
想念一个人到了极致,就会活成他的样子,但我希望,这是一种好的、上进的、乐观的样子,而不是自暴自弃的、悲观厌世的样子。
好的爱情会成就更好的自我,坏的爱情只会不断地消耗,我希望我们都是前者。
END.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聘代妈看到的,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