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来讲明末清初的一段历史,一个是我讲的少了,一个是网上我看很多明粉在讨论。我就狗尾续貂了,来回答这个问题。
说明末清初时,曾经的明朝臣子,实力很弱的努尔哈赤为何胆敢向大明挑战?还最终,蚂蚁吃掉大象,问鼎中原。在原来明朝的基础上,建立了国祚276年的大清朝?
说是在嘉靖38年1559年,明朝建州左卫指挥使,相当于名义上如今的省军区司令,女真奴隶主贵族爱新觉罗塔克世生下一个儿子。脑袋大,吊眼梢子的女真孩子。
这便是努尔哈赤。
这孩子看似平常,殊不知,随着他的呱呱坠地,哇哇的哭声,已经为大明几十年后的丧亡,埋下了伏笔。而他,也将同大明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比肩,成为“清太祖”。
朱元璋当年开国时,开创性的订立了卫所制,全国的各军事要地,设立军卫。他很自豪的表示“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
为了利用各部族之间的冲突及牵制女真各部,不必劳师动众迁徙内地百姓戍边垦荒,耗费明朝财力物力人力维持广袤的东北地区女真聚居地的统治,自以为聪明的明朝便在这些地方建立了建州三卫,分别为建州卫、建州左卫、建州右卫。指挥使一般为女真族世袭首领,“俾仍旧俗,各统其属”。
而明朝宪宗朱见深成化年间,建州三卫发展势大,建州左卫指挥使便是爱新觉罗·充善,努尔哈赤的五世祖。
女真部落大大小小很多,大体上分属于乃海西女真、野人女真也称作东海女真,建州女真等女真三大部。而爱新觉罗·充善属于建州女真的首领,也是斡朵里部的头。斡朵里,本意为“宫帐”、“宫廷”,跟曾经元朝关系密切。
而建州女真,主要居住于当时明朝的抚顺关今辽宁抚顺东还要朝东些,以及鸭绿江以北及长白山南麓地区。海西女真则主要居于松花江及其上游的辉发河、乌拉河以及东辽河流域。而东海女真主要散居于长白山北麓、乌苏里江滨海再有就是黑龙江中下游地区。
这三大部落,别看同血脉,但彼此分裂,时合时打,此消彼长,明廷很乐见。
这三大部,明廷也是亲疏有别的,清史大咖孟森就说“明之惠于属夷者,以建州女真所被为最厚。”可能大部分时候,建州女真是很听话的,帮助明廷对付其他女真部落。
但,自古以来,游牧民族就有打汉地秋风的传统。充善也是膨胀了。一翻脸,曾率铁骑杀掠边民多达10多万,明廷派军最终将其诱杀,擒斩女真人1700余口,才将女真诸部压制下来,斡朵里部也就慢慢被裂解融合了。
到了努尔哈赤爷爷爱新觉罗觉昌安这辈,建州左卫走下坡路。为自保,便和女真部落最强的建州右卫首领王杲联系,塔克世娶王杲长女额穆齐,生下努尔哈赤。王杲就是努尔哈赤外祖父。
这还不算,又把长子礼敦的女儿,也就是亲孙女,嫁给王杲的长子阿台。
儿子娶了对方的女儿,自己的孙女嫁给了对方的儿子,而阿台又是努尔哈赤的舅舅,兼堂姐夫。听起来辈分挺乱的,可联姻就是为了利益,别的不重要。
而努尔哈赤的生母额穆齐不幸早亡,塔克世又娶女真部另一大酋海西女真哈达部首领王台的女儿为妻。得,努尔哈赤有了继母。但问题是,女真各部杀伐不断,王台与王杲有血海深仇。
而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世跟王台就走得很近了,也是为了生存,称为明朝鹰犬,经常对付女真人。
等到了万历六年(1578年),出大事了。
努尔哈赤的外公王杲,觉得翅膀硬了,勾结结土默特、泰宁秦皇岛代妈哪里找等蒙古部落,大举进犯辽、沈,烧杀劫掠。结果,被当时辽东总兵悍将李成梁打的落花流水,王杲被抓押送京城凌迟。
王杲虽死,其长子阿台为报父仇,辗转逃回老巢古勒寨,准备东山再起。古勒寨地势险要,明军猛攻不下。
这时候,罗觉昌带着儿子出场了。父子俩不知道,这也是他们人生落幕的时刻,但也是努尔哈赤崛起的重要节点。
注意,前头讲了,努尔哈赤爷爷罗觉昌,是将自己的亲孙女也就是努尔哈赤的堂姐,嫁给了老亲家的儿子当老婆,而这个孙女婿正是阿台。为了救出孙女,也是为了骗古勒寨内的女真人开城门投降,觉昌安、塔克世父子一起便进了古勒寨做游说工作。
一番慷慨激昂,任务完成的不错,阿台被部下所杀,城门也打开了。但明军因之前被这帮彪悍的女真人欺负的够惨,辽阳副总兵被擒杀,抚顺备御被诱杀,士卒死伤无算。怀着对王杲阿台一族的恨,冲进寨内,看见留辫子的脑袋就砍,罗觉昌父子双双在混乱被乱军杀死。
史学界也有一种说法,认为明将李成梁,乃高丽人。为了让女真人自相残杀,是故意纵兵杀掉有些实力的觉昌安父子,以削弱女真势力。若果这样说的话,那女真人是被高丽人给算计了。
而这,注定成为努尔哈赤后来反明的最大借口之一。
你把人家亲爷爷和亲爹一块砍了脑袋,这绝对是血海深仇。
当时,有说法说努尔哈赤爷爷和老爹被杀,就是李成梁一石二鸟之计。而惨祸发生时,16岁的努尔哈赤,也是在乱军之中,差点遇害。幸亏当时他瞅见了李成梁,便冲过去抱住了李成梁的马腿嚎啕大哭。
他还是个孩子哈,李成梁竟然动了恻隐之心。没杀他不说,还带回抚顺,收入自己帐下。清初江南文人所做《建夷授官始末》中,载:“怜之,不杀,留帐下卵翼如养子。”其实,这完全属于刻意抹黑努尔哈赤。
他祖父、父亲被杀噩耗传来,努尔哈赤已25,不小了,长得是五大三粗,面容凶悍。
努尔哈赤愤恨不已,气的差点目眦俱裂。本想反了他娘的,但理智很快占了上风,毕竟大明此时拥兵近百万,李成梁麾下包括最为精锐的辽东铁骑,就有十几万人马。
自己才多大点?老弱病残加起来,部众也就几万口子。这时候势孤力单,你要是敢反,真如同蚂蚁对大象,人家一脚趾头,就把你碾如齑粉。
努尔哈赤最终选择了隐忍,他强忍悲愤,大声质问道:“我祖、我父,已归附李将军,因为什么被害?你们都是我不共戴天的仇人!你们对此有什么说法?”
李成梁也觉得,实在没办法交代。内疚之下,除了赔偿努尔哈赤三十匹马,赠三十道敕书也就是专卖凭据,还令努尔哈赤承袭了塔克世的土地、人马,都督指挥衔。
他以为,给点甜头,让这小子跟同族人死磕,大明继续坐收渔翁之利。
殊不知,这是努尔哈赤崛起的起点。随后,他用祖、父所遗的十三副甲胄起兵,开始统一女真各部的战争。
努尔哈赤先是用了五六年,灭了建州女真对自己不睦的尼堪外兰等部。大概在万历十六年1588年统一了建州女真。力量强了起来,成为一万五千余部属女真较强的势力之一。
他们残杀,明廷倒觉得以夷制夷,杀的好,不予理睬。
努尔哈赤马不停蹄,大败海西女真九部联军,一战成名。“军威大震,远迩慑服”。海西女真一蹶不振,而明朝不在这个时候,赶紧碾死冉冉升起的女真强人努尔哈赤,反而晋升其为大都督、龙虎将军。努尔哈赤利用明朝给的所谓金字招牌,自称“女直国建州卫管束夷人之主”。
努尔哈赤,毫无顾忌,对海西女真诸部中方位偏南的哈达下了死命令后,又攻灭了原居于黑龙江流域的辉发部,定居于乌拉河乌拉部,最终吞并叶赫部,征抚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的东海女真,历经三十年,基本完成了统一。
面对已经成了气候的努尔哈赤,明廷疲于内斗,竟对努尔哈赤的野心浑然不觉,连辽东总兵李成梁致仕前,都毫无顾忌的送给努尔哈赤一份超级大礼包。这便是军事贸易重镇,六万多人口的“宽甸六堡”。
别人都劝他,为虎作伥哈,但李成梁却不以为意的说:“野猪皮,一家奴儿,怕他作甚?”
直到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国号“大金”,成为大汗。努尔哈赤已经五十八了,定年号为“天命”,终于敢跟大明叫上板了。
而这时,明廷这才回过味来。麻蛋,白眼狼养肥了要吃主人了。
努尔哈赤绝非一般人,早年曾做边境贸易,蒙古语、汉语都很精通,尤其喜欢读《三国演义》。倒背如流,当之为兵书,自谓有谋略。
建国后,在牛录的基础上,他所创立的八旗制度,以及于大明宿命之战——萨尔浒大战中,什么“凭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集中兵力、逐路击破的作战方针等奇谋妙计。他自己也承认,灵感正是来自于三国。
说起萨尔浒大战,简直是大明的国耻。
打得大明八万精锐连同盟叶赫女真残余部一万,朝鲜援军一万,共计十万,号称20万,几乎全军覆没。明朝文武将领死亡310余员,军士死亡45870余人,阵失的马、骡、驼共28600余匹全给了后金。朝鲜也降了,叶赫这次,彻底被统一了。此战役也成为明清兴亡史上一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争。
努尔哈赤率领的后金军以弱胜强,不但政权更趋稳固,还夺取了辽东战场的主动权,真正有了敢跟大明叫板的雄厚资本。
而明军遭耻辱惨败,开始陷入被动,最终大明除了山海关以外仅余少部分土地,其余尽落入后金之手,大明国内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内忧外患两面作战。
小蚂蚁终于要吃掉大象了!大明朝离灭亡近在咫尺。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聘代妈看到的,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