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腾的生活·百姓故事汇》聚焦虹口百业百态,邀你围观虹口人的日常,了解他们“沸腾的生活”。
在甜爱路与甜爱支路的交叉口,一家亮黄色的咖啡店是许多人来此的必打卡点,和憨态可掬的小熊合一个影,喝一杯咖啡,买一束花,一晃就是一个下午。
四年前,当戴婷婷和朋友走过甜爱路时,她一下子就被迷住了。听朋友讲述老洋房与甜爱路的故事,历史的厚重感与温柔的烟火气在此交融,她即刻决定:“我要在这里开一家店,最好是一家花店,在街角给路人一抹明朗的美好。”
戴婷婷和朋友一拍即合,成了花店合伙人。于是,在这个交叉口的咖啡店里,多了一家
“小巷花植”
。它不仅售卖美丽的鲜花,也收藏了许多故事。
每一束鲜花都有故事
鲜花这种商品往往伴随着情感需求。
“顾客来买花,可能是表达爱意、感激,又或者是歉意。不管是怎样的情感,里面总会有故事。”
如果你在“小巷花植”买花,戴婷婷与花艺师们总会先问问要送谁、纪念什么事情。许多顾客便由此打开了话匣子。
有一年母亲节,一位小女孩走进店里,想用自己的零花钱为妈妈买一束花。得知原因后,戴婷婷额外做了一束花送给小女孩,“因为被小朋友感动,所以这束花是专门送给她的。”
聊着聊着被顾客感动,所以干脆就把花送了,这样的“亏本买卖”,戴婷婷和自己的合伙人干过不少次。“这附近有一位老人,偶尔会在街边卖花。她有时候过来,我们就送她几支花。在她那样的年纪,还在靠自己的双手挣钱,是一件挺让人敬佩的事情。”
当被问及,万一有人刻意利用她们的善良怎么办?戴婷婷宁愿选择去相信,
“只要帮到一个有需要的人,就是一件值得的事情。”
用交朋友的心态卖花,戴婷婷收获了许多来自客人的善意。有一次,她去献血,回来后发现花店里多了好几箱牛奶,一问才知道三亚代妈补偿表是来自顾客朋友们的“投喂”,“他们觉得我献完血得多补补营养。”
花店开了四年,生意慢慢做成了情谊。客人们常来聊天、喝咖啡、约着逛街,买花倒成了一件“顺便”的事情。“开花店挣不到很多钱,但可以给我带来很多快乐。”戴婷婷很享受在花店的工作状态,鲜花成了连接她与社区、朋友的媒介。
走遍全国,爱上虹口烟火气
除了花店创始人,戴婷婷的个人经历还要丰富得多。
19岁那年,她列下了近100个想学的兴趣技能,分成五年计划、十年计划,并在之后的十多年里一项项完成。靠工作攒下积蓄,去全国各地学习自己热爱的文化与艺术,例如陶艺、花艺、茶艺、壁画等。
戴婷婷设计的白瓷装饰品
戴婷婷笔下的“小黄屋”
戴婷婷调侃自己,书读得不算多,但对文化与艺术有着强烈的兴趣,也舍得花钱投资自己。这些年,她考出了五花八门的证书,结交了志同道合的好友,并和朋友们在不少行业里成了“中国合伙人”。“大家群策群力,擅长技术的搞研发,擅长运营的管理门店。”她在福建德化开陶瓷研发工作室,在泉州做少儿美术教育,也在上海开过奶茶店、茶室等。有些行业可能并不怎么挣钱,但抵不过喜欢二字。
跑遍大半个中国,最后落定在上海虹口,除了被老房子和文化底蕴吸引,更让戴婷婷喜欢的是这里的人情味与烟火气。
初来上海时,“仗着”有合伙人看店,戴婷婷常溜去鲁迅公园和阿姨爷叔们聊天,听老人们讲过去的经历,甚至是恋爱、结婚的故事。有一位住在附近的独居老太太,儿女都已出国,她说的一句话让戴婷婷铭记至今:“你要学会在自己的心里建一座花园,这样就不会孤单了。”
和老人们聊天,他们总会从出其不意又别具深意的角度给出看法和建议,这对戴婷婷来说“是一种珍贵的成长”。
先是喜欢建筑、历史,再是浓浓的生活气息,最后是每一个具体的人,戴婷婷被牢牢地“绑定”在这里。“只要不是花店开不下去了,我希望能一直在这里。不然的话,客人们该到哪里找我聊天呀?”戴婷婷笑着说。
分享青春智慧,为城市发展献计献策
尽管来上海的时间不算长,戴婷婷觉得自己已经“特别融入上海”。2020年,她经过层层选拔,成为上海青年汇智团第四期的学员。这是一项由上海团市委、市青少年服务保护办首创的青年有序政治参与类项目。
戴婷婷(右)
最初,她对自己成为其中一员感到有些惊讶,“同期学员里有知名互联网公司的创始人,有科学家,每一位都很厉害。”在参与调研、讨论的过程中,她逐渐找到了自己在其中的位置,和小组其他成员一起,针对青年成长、就业创业等问题,收集民生需求,探讨解决方法,建言献策。
而甜爱路作为她的“大本营”,这里的文旅发展一直是她的关注点。除了推出咖啡与花艺的套餐产品,如何利用自己擅长的文创,把甜爱路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是戴婷婷目前着力思考的问题。
“希望情侣逛甜爱路的时候,不仅能喝一杯咖啡,买一束花,还可以带走一个专属的纪念周边,带走一段不会忘记的美好回忆。”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聘代妈看到的,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