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角店镇东临黄河,是东阿县境内沿黄距离最长的乡镇,历史文化底蕴浓厚,拥有丰富齐全的非物质文化、故事传说、古文化遗址、历史名人、红色记忆、传统名吃、传统戏曲等传统文化资源,下面跟我们一起来倾听牛角店故事吧。
在牛角店镇牛五街的中心地带的幼儿园内,生长着一株1300余年的古槐,当地人说在古槐的后面是一座大庙,有的说里面住过和尚,也有的说庙里住过尼姑,谁也说不准到底里面住的啥神仙。通过深入走访当地的一些老教师和查阅东阿县志等资料得出,坐落于千年古槐后面的古庙为“天齐庙”。
天齐庙是何种庙宇,里面又供奉着哪些神仙。据百度载:肥城天齐庙位于山东省肥城市境内。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封泰山神为天齐王,在各地为泰山神修的庙称天齐庙. 它是祭祀泰山神——东岳大帝的庙宇。天齐庙位于大东区小东路4段28号,是一座道教庙。相传东岳大帝是掌管人间贫富贵贱、生老病死的神仙,又名“天齐神”,故此庙俗称“天齐庙”,亦称东岳庙。主要有阎罗殿、游廊;后有地藏王殿,东侧有地刹,称之为十八层地狱。殿内供有神像,除东岳大帝外,还有天齐娘娘、菩萨、四大天王等;东廊房北端有月下坐老像,过去求婚男女均到此叩拜;正殿的东侧有子孙娘娘殿,是求子处。庙内古碑古匾众多,记录了建庙历史和捐款的工商号及人员名单,对研究当地历史有很大参考价值。
过去这里庙宇众多,据说镇南有菩萨庙,北有真武庙,西有关帝庙,东有泰山老母庙,中间是大庙,而且最属中间的大庙香火最旺。据说在唐朝时这座寺庙就已经存在了,因年代久远,寺庙的名称早已为人所忘,人称大庙,也称姑子庙。据牛角店一位九十四岁的尹姓老人说,这座寺庙里居住的是尼姑,他清晰地记得庙里住着六七个尼姑子,最小的一个尼姑子是从南乡要饭过来的小姑娘,十二三岁的样子,被庙里的老尼姑收留了。当时的寺里供奉着各路神仙,大大小小的很多,都是泥胎。破四旧的时候,大庙被扒了,许多神像都用绳子拉倒了,被砸得粉碎。
传说,大庙在明朝末年,曾失过一场大火,整整烧了两三天,把整个寺庙都焚烧怠尽,后来全镇人捐款又重修此庙。庙里有一株古槐树,据说是唐朝栽下的,距今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树龄了。槐树树冠最大时可有百余平方,那把大火几乎将古槐烧死,数年都未生枝,只有被烧得发黑的树干立于寺院内。后来,大树又重现生机,长出新枝来,虽又历经了几百年的岁月,却是越长越旺,树干要两三人才能合抱过来,中间有一树洞,一人可任意穿洞而过,被当地人视为神树。
百姓中有这样一种说法,说是当地居民盖房子,都要在槐树的正南方留出一条胡同来,以前有人家在槐树正南方盖了房子,堵住了槐树的命脉,结果时间不长,家中便有数人得了怪病而亡。后来,这家人请来风水先生,风水先生看过之后说,从槐树到镇南的菩萨庙都在一条线上,彼此相通,你的房子占在这条线上,却命薄难以克住古树的神力,应该早点将房子扒掉,将胡同冲开。果然,这家人将房子扒后几年,家中就有一后生考取了秀才。
尹氏老人讲,在他几岁的时候,大人就常领着他到寺里烧香叩拜,他看到那棵槐树下常有一些上了年岁的女人坐在石桌旁摸牌。后来他长大了些,就在自家开的一个小茶馆里跑堂,为客人端茶倒水,招呼过路的客人。他家的茶馆就在寺院的旁边,因为靠近寺院,寺院香火旺盛,他家茶馆的生意也非常好。到了解放之后,大庙被扒,他家的生意也逐渐冷清了,慢慢的就关了门。
旧时的牛角店虽为一镇,却是属于两个县管辖,东边归肥城,西边归平阴。传说那座大庙的中轴线就是两县的分界线,在寺院大殿正中上方端坐着的是天王神,天王神坐在那里,一脚踩着肥城,一脚踩着平阴。那棵古槐树恰好就长在这条分界线上,在庙宇大院的正中央。清朝末年,当地有许多人常常聚在这里赌博,官府派人抓赌,若是肥城的官兵来抓,赌徒们就跑到平阴地界,若是平阴的官兵来,他们就往肥城的地界跑。所以,此地虽繁华热闹,却也是想当的混乱,出过不少的恶霸头目,属于黑帮之类,为非作歹,无恶不做,常常做些牵牛架户之类的事情,甚至官匪勾结,遭殃的自然是老实巴交的老百姓。
如今,大庙早已经不在了,这棵古槐所在的位置,是镇中心幼儿园,槐树就在幼儿园院子的中央。树干用铁栏保护起绍兴代妈应聘来,有些向下的树枝用钢管支撑固定着,并被政府列为东阿县稀有古树挂牌保护。当然,这棵槐树更是古老牛角店的象征。(通讯员 姚文珠)
编辑:杨永华
审核:魏新茹
监制:夏正超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聘代妈看到的,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