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备战中考的初三学子来说,河大附中,是完美的抵达之地;对于负笈于此的附中学子来说,河大附中,是理想的求学之地;对于业已毕业的附中校友来说,河大附中,是眷恋的心灵故乡!百年名校的绵延赓续,不仅仅是时间的累积,更是育人目标的笃定,教育精神的传承,教学风格的完善,校园风尚的养成!为了让附中更深入地走向大家,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附中,我们组织了这次题为“相约在盛夏,遇见最好的你”的云宣讲活动。我们将邀请河大附中的一线老师,说附中,道附中,百年附中,说给你听!附书莘莘红颜子,中有一片赤子心!这个盛夏,河大附中期待遇见最好的你!
河大附中,是个美丽的地方,也是个神奇的地方。这里校园不大,一年四季都很美;教学楼不高,却处处都能给人带来惊喜!
三月,校门口的樱花开了。淡雅,浪漫,温柔了整个校园。清晨,一阵风来,花瓣雪般飘落,落在从树下匆匆走过的附中老师的头上、身上。他们很忙,忙到没有时间来欣赏,最多抬头望望满树繁花,感叹道:又是一年,今年的花真好!
忙,是附中老师的日乌鲁木齐代妈的流程常,他们把精力都投入到课堂。
附中的课堂很有个性,风格各异,精彩纷呈。有的奔放,有的温柔,有的风趣幽默,有的意味深长。奔放的如“黄河之水天上来”,让你荡气回肠;温柔的似涓涓细流穿过山涧,直浸心田;风趣幽默的,则不仅让你在课堂上开怀大笑,课下想起仍不禁莞尔;意味深长的,则是醍醐灌顶,深夜躺在床上想起仍可汗湿衣被。
郭晓平是高中部的语文老师,也是位资深班主任。工作以来她已经送走了五、六届毕业生。毕业后的学生都亲切地叫她“小郭姐姐”。“小郭姐姐”记忆力不错,要求学生背书,她总能背在前边。《春江花月夜》《琵琶行》背得滚瓜烂熟,《长恨歌》也能张嘴就来。这不算什么,最让学生佩服的还是她那夜莺一样的歌喉。她是河大附中首届“校园十大歌手”之一,校合唱比赛她站在班级队列里,一开嗓,总能为集体加分。讲《林黛玉进贾府》,开篇来段“枉凝眉”做引子也不在话下。
还有建学老师,每天上课喜欢在黑板上写一句诗或者富含哲理的话。他有一手漂亮的好字,瘦金体,怎么看都有大家风范。他是个很感性的老师,讲课特投入。讲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朗诵课文,读着读着他就会泪流满面。
在语文的课堂上听到歌声,在历史的课堂上听到字正腔圆的朗诵;在班级联欢会上,看到数学老师跳舞、体育老师演奏乐器,不用吃惊,这在附中都是常态。
至于学生活动,就更丰富多彩。课本剧表演,模拟联合国大会全英演讲,各种社团,别开生面的专题讲座,正在尝试的打破班级界限的走班上课,等等,等等,不胜枚举。如果幸运,你碰巧遇到物理老师做“薛定谔的猫”专题,不是没有可能。绝对刺激,烧脑!只是那只闻名世界的猫最后是死是活,我也说不清。
这就是附中,这就是附中的日常!
夏日的傍晚,凉风习习。自习课前,学生们喜欢在附中的小花园里走走。说是花园,实际上是被教学楼包围着的一片天井。这里地方不大,植物很多。紫荆、月季,芍药、牡丹;复瓣的桃花,单瓣的石榴,沿着走廊边栽种的玉兰;紧靠过厅南头的两颗高大的银杏树,宝塔样的四季常绿的松树。这一切簇拥在由一只大鹿和一只小鹿组成的雕塑四围,雕塑的名字叫“哺育”。大鹿站立着,转颈,低头,温柔地回望;小鹿站立着,昂首,挺胸,深情地凝视。四目相对,时光定格在这美好的瞬间——“我愿你安好”,“你盼我成才”。俯仰之间,小鹿在长大,大鹿在变老。
我最喜欢的是花园角落里一种叫麻秆花的植物,学名蜀葵。它适应性强,耐干旱,生长迅速,墙角、路旁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因其高可达丈许,花又多为红色,故又名“一丈红”。
初夏时节,附中小花园角落里的蜀葵开始含苞,细瘦的茎上密匝匝地开满花,花随茎秆生长自下而上开放,花朵硕大,色彩艳丽,美得肆无忌惮。每次看到这种花,我都会想起那位叫瑞娜的女生。
瑞娜是我校高中部03级的学生,家在朱仙镇农村。小姑娘非常刻苦,入校不久,就在学习上崭露头角,成为同学们争相学习的榜样。
天有不测风云。一日早起晨读,瑞娜忽然晕倒,被送往医院后诊断为急性脑出血,必须立刻手术。她家在农村,经济条件不是太好。住院期间学校派老师轮流值班,日夜守护。校学生会在高中部发起募捐,各班同学踊跃参加。学生的爱心不断传递,感动了市民,有陌生人到医院直接把钱交给瑞娜的爸爸。瑞娜的爸爸是位朴实的农民,收到大家的爱心捐款感动得不知如何表达,一直重复着“我拿什么谢大家”。
盛夏,西瓜熟了。瑞娜的爸爸和哥哥一大早就套好车,奔波二十多公里把家里种的头茬西瓜,全部拉到河大附中门口。学生会召集来各班班长,老人再三嘱咐,一定要把瓜分发到各班。他要用这种方式,把全家人的谢意转达给每一个同学。
瑞娜很争气。休学一年后,继续学业,考上大学,毕业后又攻读硕士学位,研究方向是医药。她想用所学回馈社会,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校长经常说,“我们要办有温度的教育”。有温度的教育是什么样的?大概就是这样吧:在有人困难的时候,总有更多的人及时伸出手,不为名利,不求回报,只缘于内心的一点美好。其实教育本应该是一种唤醒——唤醒人内在的真诚、善良,用人性美的光辉去温暖需要温暖的人。
温斯顿 丘吉尔曾深情地说:“请不要伤害这只瓢虫,让它飞到户外去。”附中也有一只很有名的动物,是只流浪猫,大家都称它“校猫”。“校猫”是只三花猫,它是什么时候把家安在附中的,已经没有人能说得清。她既友好又热情,不怕人,高兴的时候不管碰到谁总喜欢“喵喵”叫着用头去蹭人。
秋日的暖阳缓缓地照着,“校猫”三花伸伸懒腰,跳下窗台,又开始一天的巡视,整个校园都是它的领地。可能是在学校呆久了,受了书香的晕染,它喜欢钻过窗子到班级听课,也喜欢逛图书馆,更喜欢去老师的办公室。每次到老师的办公室,总要“喵喵”几声,先打个招呼。然后到这儿嗅嗅,再到那儿蹭蹭。最后还会蹲在地上,抬起头,专注地望着某一位老师的脸,“喵喵”地叫着。那情景像极了是在向老师问问题。是只爱学习的好猫,无愧“校猫”的名号!
教学中楼的后面,有一座过街天桥,通往学校西边的操场。这里平时没有什么风景,可是一下雪,就不一样。
下雪了,校园里茫茫一片。下课铃一响,安静的校园一下子热闹起来。操场上、花园里、走廊过道都是人。有打雪仗的,堆雪人的,抓起一把雪团成团在手中搓来搓去的;还有人激动地在雪地上滚来滚去,手脸冻得通红也不觉得冷。雪给大家带来快乐,同学们玩得不亦乐乎!
此时过街天桥上,有一个穿着红衣的身影在小心翼翼地移动,是到分校上课的老师。
只见她穿过西操场,出侧门,过金耀路,消失在分校盖满白雪的校园。雪地上留下一串蜿蜒的脚印,牵着你的视线走向远方!
这就是我熟悉的,河大附中校园的春夏秋冬!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聘代妈看到的,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