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追《小舍得》的时候,被这样一幕深深触动:米桃妈妈发现女儿连续几天都没有按照先前约定好的那样,去欢欢家吃饭、写作业。
于是,关心女儿的妈妈便在饭桌上询问米桃:“最近是不是遇到什么不高兴的事情了,还是跟欢欢闹别扭了?”
但米桃始终低着头,一言不发。
看着女儿闷闷不乐的样子,一旁的爸爸再也忍不住了,对着米桃大吼一声:“说话啊,跟个闷葫芦一样!”
吓得米桃哆嗦了一下,却依旧什么也没有说。
这时候,妈妈叹了一口气,把女儿搂到怀里,语重心长地对她说:“女儿,太内向了不好。你看欢欢多好,每天大大方方的,你再看看你,恨不得每天贴着墙根走。”
爸爸也恨铁不成钢地补充道:“咱们抬头挺胸做人,别这么一副上不得台面的样子。”
可听了爸爸妈妈的劝告和埋怨,米桃的头却埋得更低了。
实际上,米桃哪里是“内向”,又哪里是“上不得台面”,她明明只是太自卑了。
米桃的表现,就像知乎问题“从小就缺乏自信的孩子是什么感受”下面,网友给出的答案一样:走路很慢,低头,遇见人就缩成一团;说话声音很小;不敢看人的脸;人多的时候尽量不动,不说话,也不笑……
其实,没有人生来自卑。
每一个自卑的孩子,都能从他的原生家庭中找到答案。
如果一个孩子总是缺乏自信、郁郁寡欢,一举一动都显得异常小心,那么多半是因为他的父母有以下几种行为——
剧中,米桃爸妈总是教育她要懂事,最经常对米桃说的一句话就是:“桃,咱们全家可就指望你了。”
而在这种教育下长大的米桃,懂事得简直不像是一个五年级的孩子:
看着爸爸妈妈为高额的培训费用发愁,米桃虽然很想去,但还是咬着牙,向爸妈保证:“我可以不上的,我自己努力,总会赶上来的。”
欢欢邀请米桃试裙子,米桃明明心里很喜欢,但嘴上却还是挑着裙子的不好:“它是浅蓝色,不耐脏啊。”“可是,今年穿刚刚好,明年就小了,穿不了就浪费了。
最后,这个懂事到让人心疼的孩子慢慢地摇了摇头,坚决地说:“我不要,我不喜欢穿裙子。”
不敢任性,不敢自私,更不敢诉说委屈……
人人都说米桃懂事,可又有谁知道,懂事的背后其实是深深的自卑。
正是因为太过懂事,所以当别得孩子还在任性时,米桃已经开始承受着不属于自己这个年龄的压力。
“懂事”、“听话”,成了压在米桃身上的一座大山。
正因如此,原著中的她才从一个成绩优秀的尖子生,变成了抑郁症患者,最终,只能无奈退学。
没有天生就懂事的孩子,只有因为自卑而不敢表达需求、更不敢拒绝别人的孩子。
他们总是在讨好别人,在窘迫中自我牺牲,坚韧得让人心疼,却忘了,天真烂漫才是孩子的专属武器。
去年,央视《心理访谈》的一期节目让人印象深刻。
主人公范成金,今年33岁,在大学毕业后一直没有找工作,整整十年,始终在家啃老。
在镜头前,她和父母之间互相埋怨,几乎每说一句话就要针锋相对。
她说自己喜欢雕刻,母亲在一旁插话反驳:“喜欢那个有啥用?喜欢啥,啥也干不了。”
她对记者大声抱怨:“她不让我说话,她明显不让我说!”母亲也不示弱地喊:“让你说,让你说,你一事无成,一事无成啊你!”
她回忆起初中时很喜欢写写画画,还设计过运动鞋和服装,但当她兴致勃勃拿给父母看时,迎来的只有冷嘲热讽:“有啥用呀,有用吗?看书去!”
甚至还因此把她狠狠打了一顿,认为她没认真读书。
在范成金的眼里,自己从未得到父母的肯定和表扬,永远只有打击,就连普通的做饭,父母和姐姐也会过来指责她“你搁水咋搁这么多?你这饭咋做的?”
久而久之,她心情越来越压抑,开始害怕和别人打交道。
读大学期间,她和朋友一起去超市做兼职,当顾客咨询问题的时候,她紧张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其实,每个孩子都期待能变成更好的自己。
但父母的打击和贬低,却令孩子偏离了原来的轨道,一点点陷入了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的泥沼。
来自父母的否定和打击,是孩子一生挥之不去的阴影。
即便长大成人,即便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在父母面前,自卑和恐惧却总是如影随形,时不时就跳出来让他崩溃。
父母的差评,是孩子心底始终难以愈合的伤疤。
想要毁掉一个孩子,只要每天在他耳边说“你什么都做不好”就够了。
在一档亲自节目《少年说》中,有一位女孩就控诉她的妈妈。她的妈妈平时总爱拿女儿去比较。尽管这位小女孩,平时都十分努力学习,但是她的妈妈却当做没看见。
有一次,去买菜碰到老同学,小女孩的妈妈便攀谈起来。回到家以后,妈妈就开始贬低和打击自己的女儿。你看别人家的女儿品学兼优,还这么努力,你不学习人家?
小女孩听了之后很受打击。在节目中,小女孩很伤心地和自己的妈妈说道:我知道别人很厉害,但是我也有一直在努力,你就从来没看到过。
其实,很多家长都有类似的情况,眼中只有别人家孩子的光芒,看不到自己家孩子身上的发光点。
时间长了,孩子就会慢慢地感觉自己真的不行,沉默失去自信。
从心理学的角度说,自信影响着整个人格的健全发展,是孩子自我意识不断成熟和发展的标志。
而一个失去了自信的孩子,则像是花朵失去了养分,鸟儿折断了翅膀。
这样的孩子,即便再无锡代妈的渠道优秀、再努力,最终也会因为心灵上的贫瘠,失去了飞跃高山的底气。
看过这样一句话:“每个孩子都有成为优秀人的潜质,只是因为父母日常不同的教育,赋予了孩子不一样的人生。”
一个孩子自卑还是自信,都是源自于父母的教育。
如果父母不一味要求孩子懂事,而是更关心孩子快不快乐,那么孩子就会在爱的氛围里,拥有一份底气;
如果父母懂得肯定、鼓励孩子,那么孩子就会在漫长的生活中,发现自己的闪光点;
如果父母愿意真诚地欣赏孩子,不拿孩子跟别人做比较,那么孩子就拥有了一颗强大、丰盈的心去面对生活中的风雨。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聘代妈看到的,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