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中国人地婚姻,通常不是简单的两个人的彼此喜欢就一定能顺利走进结婚礼堂的。大多数的中国式婚姻是两个家庭的结合,里面或多或少都会掺杂着父母的一些意愿在其中。
还有极少数的家庭里,孩子的婚姻则需要完全按照父母的意愿决定,娶什么样的女人回家,儿子的意见可以讲,但不代表对结果有什么作用。
在这样一种威严不容被置疑的家庭背后,往往并不能让孩子真正的得到幸福,反而会给孩子带去一生的痛苦,还有对父母怨而不敢说的恨。
刘凯就是一个被爱子心切的父亲亲手毁掉了幸福的男人,现在的他过着痛恨三个人的生活,一个是自己的父亲,一个是自己的妻子,当然,他最痛恨的还是他自己。
02
事情,还得从刘凯刚认识那个一见钟情的女孩开始说起。
刘凯在一次商务酒会上,偶遇了前来找哥哥娶车钥匙的子涵,她是客户周总监的妹妹。只是在人群中多看了那么一眼,他就对这个优雅的姑娘动了心,那一刻,他相信了一见钟情原来真的存在。
子涵在一家知名外企从事财务工作,性格属于很阳光的那种,言谈举止大方而得体,没有同龄女孩那种过度的修饰。父母都是公务员,家庭条件也不错。
刘凯呢,在自己父亲开办的工厂里负责生产。有个大他两岁的哥哥,负责产品的销售。今天这个酒会他是替哥哥来的,因为嫂子待产,哥哥走不银川直孕代妈开。母亲在工厂里负责给工人师傅做饭。他们的家庭组成也不复杂。
在子涵哥哥的牵线搭桥之下,他们两个人经过了一段时间的互相了解,对彼此也都感觉不错。刘凯虽然话不多,但人很坦诚,对一个人的好会直接付诸行动的人,子涵也很温柔。正式确定了恋人关系之后,刘凯就带她回家见了父母。
刘凯的父母一见到这个姑娘就喜欢上了,就感觉这就应该是他们老刘家的儿媳妇,有一种很自然的很亲切感。
03
子涵回去之后,老两口一商量,赶紧找个好日子请子涵父母吃个饭,把两个孩子的事情订下来,这么好的姑娘可别让别人给抢跑了。
两家老人见过面之后,他们两个年轻人也就走动的更频繁了,经常会被彼此的父母喊到家里面吃饭。刘凯的父亲还多次催着早结婚,主动提出让子涵去学个驾照,他要送给儿媳一辆她喜欢的车,房子住哪套也由子涵来定。
子涵家认为不太妥当,才认识没两个月呢。虽说两个孩子都好孩子,还是合不合适一起过日子还是多了解一下为好。
刘凯的父亲也不好硬催,但还是多次拐着弯的暗示,想让两个孩子早点结婚。将来好让子涵帮刘凯一起打理厂子,这样一来,大儿子和儿媳负责销售,小儿子和儿媳负责生产,他自己就可以早点退下来享清福了。
04
后来,这事儿突然就黄了。刘凯的父亲到处跟别人说,说子涵太懒,每次去他们家也不帮着干活儿,以前别人给刘凯介绍的那个女孩就很能干的,每次去他们家都帮着给工人做饭,打扫家里的卫生,给他们家里人洗衣服等等。
刘凯父亲的那些生意伙伴都纷纷摇头表示不解:一直都忙忙叨叨着急把人家姑娘娶回家,还让大家提前备好份子钱,怎么突然一扭脸儿就全变了,这是娶儿媳还是娶保姆?再说了,人家女孩也就偶尔去你家吃个饭,还是受你再三邀请,怎么就得跟你家献殷勤了?
“你要还想当我儿子,就跟那个女人断了”。刘凯也被父亲突然下了死命令,有点懵。前天两家人还一起刚吃了饭,饭后父亲还兴高采烈地带着子涵父母参观了他们的工厂。
05
原来,事情的大反转就是那天的参观。第二天,工厂里看大门儿的男人就主动找到了刘凯的父亲,说了一些无中生有诋毁子涵家人的坏话。
其实从第一次见过子涵之后,刘凯父亲就没放弃过通过各种关系、人脉打听子涵以及子涵父母的家庭、为人等等。反馈的信息都是,子涵父母为人正派、善良宽厚。子涵父亲作为单位里的一名领导,工作中也从不摆什么架子,是刚正不阿的君子。都说娶了子涵当儿媳是他们家有福。
可是,十个有头有脸的人说得好都不及一个门卫说的坏话更让他入心。他当即就下了决定,必须让儿子跟这个女孩断了。
刘凯劝他先把事情弄清楚,别凭一个看大门儿的一句坏话就无端给人家抹黑。结果,就因为这一句辩解,刘凯就被父亲狠狠抽了一个大嘴巴。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我是你爸,难道还能害你不成?我这都是为你好,别好赖不分”。父亲的威严一直都是那么的不容侵犯,刘凯只能照做,一方面他不想做个违背父亲意愿的不孝子,另一方面,毕竟自己还在父亲手底下工作。
06
半年后,刘凯在无意中获得了子涵被提拔,去了上海总部工作的消息。回家告诉父亲,刘凯父亲心中像是打翻的五味瓶一样难受。
因为后来,他得知了事情的真相,原来那个门卫曾经因为犯了事儿,被子涵的伯伯处理过,所以就对他们家人都一直心存怨恨,得知老板儿子要娶其进门,就故意从中挑拨,没想到精明过了头的老板竟然很轻易的就信了他的话。
虽说他后来也开除了那个门卫,也想过登门给子涵家道个歉。但当时他到处说别人家孩子懒,并没把真实的原因告诉大家,所以,一直犹豫不定,一晃就是大半年过去了,晃到了人家姑娘远走高飞了,想追也追不上了。
想着自己儿子不能输给那个女孩,工作不能变,但可以结婚呀。于是,张罗了一个生意伙伴,那是个很能干的女人,比刘凯大五岁,离异。
刘凯当然不同意,父亲却说,这叫门当户对。硬逼着儿子匆忙中结了婚,说自己很了解女方,不需要儿子再去花一些没用的时间了解。
07
婚后刘凯生活得很痛苦,妻子成天忙着应酬,他自己每天从工厂回家已经很晚了,妻子都还没回家。而且还总拿自己多有钱来压他,说他只能靠爹吃饭,让他觉得自己很窝囊。两人可以说连一天真正好好说话的日子都没有过。妻子常说,跟他结婚就是为了生意,因为他们两家可以互惠互利。
“是你毁了我一辈子的幸福,我恨你。你明明早就知道是我们家冤枉了子涵,为什么你不告诉我,为什么不让我去跟她道歉?你为了你的生意,让我娶一个一点感情都没有的女人回家,还得被别人取笑:说我一个大小伙子,家里也不差钱儿,竟娶了一个大自己那么多的离婚女人。你儿子就那么差劲吗?你不配做我父亲。”那天,借着酒劲儿,刘凯终于把心里话都倒了出来。
08
“谁让你自己没个主心骨,我不同意你就分呀?你看你哥,我当时把他锁家里都没锁住,人家为了跟你嫂子结婚,把老子的门锁都给砸坏了。是,我承认,到现在他们孩子都那么大了,我依然很讨厌你那个嫂子,她人品确实很次。但你哥就敢为了这么一个女人跟我这个老子叫板。你自己不男人怪谁?”刘凯父亲倒打一耙,作为父亲的权威,让他不能认这个错。
有人谴责父亲:不管你花多少钱,这世上都没有后悔药可以买,也就没有办法去弥补因为自己的独断专行给儿子造成的一辈子的伤痛;有人质疑儿子:做为一个堂堂七尺男儿,连为自己婚姻做主的勇气都没有,自己的幸福自己都不去努力争取,又有什么资格怪他人?
一段因为父母横加干涉而错过一生的好姻缘,责任到底在父母还是在孩子自己?婚姻,到底该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还是听从父母的安排?这,是一个值得太多父母和将要开启婚姻之门的年轻人该好好思考一下的问题。
(图自网络,图文无关)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聘代妈看到的,谢谢!
|